三写“王克现象”定义王克:与历史同行的人,就是创造历史的人
我与王克先生相交、相知、相敬四十年,在某种意义上也关注、研究、支持他四十年。
对于诸多对王克的定位,有关于人品的、有关于才干的、有关于成果的、有关于贡献的。
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总觉得还差一点什么,清晰又模糊,到位又有些欠缺。
我对王克的定位,是我写三次“王克现象”引发的,三次“王克现象”,有着三次不同的印迹。
第一次“王克现象”——
王克一直以独特的视野与方法,研究中国经济、中国企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王克的专著《中国连还债》,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研究、描写“债务问题”的作品,中国新闻出版报曾以整版篇幅隆重推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牵头全国“三角债”大清理,其“清理三角债办公室”还专门责成出版社送书,做决策参考。后来,王克南下深圳,在改革开放“桥头堡”,创办中国第一代“民间智库”——明天策略集团,支持、帮助他服务的企业创造了一串串发展奇迹,掀起一阵“王克策划旋风”,被人们并称为“中国策划三王”。
当时,为王克的壮举感染,我曾采写报告文学《王克现象》,指出“王克现象”综合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是一个政治现象、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是一个人的现象,有着更深刻的内涵,更具有时代象征意义,昭示着一条道路——中国“民间智库”的价值实现、智慧报国之路。
2006年,我担任了人民日报广告部主任,尔后又担任人民日报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常常与王克把盏深谈,请他对怎样加大广告市场给些建议、给广告部员工讲讲课,偶尔也客串一下广告部策划的项目。在辽宁阜新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时,他的一些见解、更是受到当地党政领导的赞赏。
2013年,我更是直接聘请他担任“首席战略官”,在人民日报的大楼里,设置了他的专门办公室,想他站在人民日报的高度,做点更有价值的事情。
王克不负众望,很快就抓住时代所需,完成了陕西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民生之都、河北邢台的“安养谷”等项目策划工程。其中“民生之都”项目,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还专门举办了研讨会,中宣部、发改委、国资委等部门给与了极高的评价。
我关注中国策划咨询业,多次建议王克,要把自己的名气做大一点;要把自己对中国经济、企业的研究论点公诸于世,把书写出来。
王克不以为然,宣称“20年内不写书”。
第二次“王克现象”——
直到2018年9月,王克再次把我震动。
也许是“20年不立文字不出书”自我约定“刑满释放”,他拿出《重构建》书稿、拿出袁宝华同志写的序,请我再写一个序。
格外欣喜,几乎一气读完。感受到是王克几十年咨询策划实践的经典和沥血之作。
看到书中一个个扎实鲜活的重构建案例,我领略到王克对中国与世界的企业与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对于中国企业的深度认知,对于人(企业家)的分析与点拨之到位准确。书中广泛涉猎了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企业学、金融学、统计学、心理学,甚至文学。
在此书中行走,确可感受“政治家的胸怀、军事家的胆识、科学家的严谨、文学家的浪漫、企业家的务实”,一股清彻创新之风,扑面而来。尤其是重构建中关于“道”与“术”、知与行辩证论治的恢宏思考,更让人醍醐灌顶。
《重构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全书居高临下、战略视角、“道”“术”兼修。书中介绍企业重构建的哲学主张、“道”与“术”、知行关系、推进路径、执行系统、重点内容,都极具可操作性 ;
这本书展示了中国经济、产业、特别是企业在新时代完成转型升级的路线图。是中国咨询策划界具有教父级价值的教科书;是一本中国企业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振兴崛起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葵花宝典”;也是政府有关部门在新时代尤其是当前风雨激荡的贸易战新形势下搞好中国企业、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书。
此书写“道”。时下,关于经济、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设想、办法很多。但不能不说,许多是肤浅的、甚至虚假的,许多是旧甁装新酒,导致企业陷入“不转型,等死;错转型,找死”的怪圈。但转变并没有发生。正如英国著名管理学家、量子管理学创立者丹娜•左哈尔指出的:“他们只是重新摆放了房间里的家具,虽然看似不同,但不久会意识到同样的房间里还放置着同样的家具”。要使变革发生,必须“重新设计房间,甚至拆掉旧的架构重建房屋”,要“重置大脑,重新自我改造”。王克就是做了这“重置大脑、重建房屋”的探索。书中紧紧抓住转型升级中“人”的核心,从哲学“道”的维度, 强调“道”的先决条件。首先是道路、道义。庄子说: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老子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道路是方向、是战略,方向错了,一错百错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此书写“术”。有道而乏术者必无其所长;“道”决定你走什么路,“术”则决定你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 此书提供了一整套“重构建”转型升级的好方法、好模式 。在推进方法上,有存量重构建、增量重构建、全量重构建等基本策略;在环节操作上,有如品牌重构建的超级符号力、超级IP力、超级精神力等实施内容;在大的层面有点化、规划、优化、固化、孵化、转化这转型升级的“进化”方法论;在小的角度有如业务层阶重构建、流程重构建、产品重构建的落地措施。这些方法,来自于战略变革、转型升级的实践,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是转型升级的经典之作。
此书写“实”。此书最大一个特点是不回避问题,直言症结。犀利地揭示当前许多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盲区、忙区、茫区和无法逃避的“轮回”,提醒人们“之所以不能解决问题,是因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问题”。即不清晰人性本质、商业本质、价值本质,在技术进步面前忽略大脑和管理进化,沦为“史前人”,在企业家额头上猛击一掌,发人深省,使许多企业迷茫的问题找到了真实的答案。
我在人民日报工作,曾在上市公司“东北华联”担任高管,也挂职当过县委副书记,从基层到中央,长期研究中国经济、中国企业,我深知:
找对转型升级思路不难,难的是在找到灵魂;
找到转型升级灵魂不难,难的是找到方法;
找到转型升级方法不难,难的是找到内在和持续的价值;
找到转型升级价值不难,难的是“做到”。
“重构建”,似乎找到了做到之路。
王克的《重构建》,不是花瓶,不是绣花枕头。是一种哲学,一种文化,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法则,一种战略,一条大道。上兵伐谋,超越竞争,《重构建》成功地走出了企业低层次运转的竞争误区,以独特的视角成功地完成了企业发展的革命和进化。
《重构建》,不是一个概念的转变,而是一个质的提升;不是简单的物种进化,而是一个革命性的创造;在业态规划上,要完成从孤岛到业务链的转变;在规模上,要完成从单一到聚合的转变; 从效应上,要完成从常规经营到超速跨越的转变。
我当时清晰感到:重构建,必将以更快、最迅速的增长亮点,更强、最优势的资源配置,更亮、最中国化、国际化的品牌,更长、最完美的发展生态,催变和引发中国企业的新的一次革命,在效益、效率、效力三方面上获得最大值。真正形成新时代下的企业新理念、新价值、新产业、新市场的新型企业,在当前冷战思维和贸易战的复杂严峻的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
我更感受王克的与时俱进,理解老子“大象无形、大音无声”的深奥,更理解作家沈泓“一个低调的人,在寂寞中会越走越远”的精确。
王克的重构建,距我采写《王克现象》光阴荏苒26年,尽管技术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爆发,让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看到,王克依在,现象依然。不同的是,当年的“现象”,已经升级、已经升华,成为“现象级”。现象级,源于英译phenomenal一词,人们把某个或某些事物的特殊性归结为一种现象,当现象发展持续发展,成为某种规律,或一定程度后,就被称为现象级。在这场技术进步与社会进化的“孪生革命”中,王克将新时代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技术、认知商业等思维,打造为系列“硬件”,对自身“重构建”,成为与时俱进的“现象级人物”。
更为可喜的是,当初的一朵“现象”浪花,如今已汇流成海,发展民间智库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广泛参与全球智库竞争,在世界舞台上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做出更具独创性和重要性的、更高质量的知识贡献、思想贡献。
心情激荡,我一气呵成,为王克《重构建》写下了序——“重构建中的王克现象”。
第三次“王克现象”——
“重构建中的王克现象”写完,我更加关注王克,从他的“朋友圈”,我看到他62岁徒步挑战戈壁无人区、建中国第一家象棋博物馆、成立中国第一个深圳市转型升级促进会,玩视频、抖音、线上直播课,一次一次的大会演讲“绝对增长”,在咨询策划领域越走越远……
那时,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似乎还是一种使命,可能我还会再一次的触摸“王克现象”。
天赐良机,心想事成。
2022年春,我与王克海南相聚,再续管鲍,还是天地人、还是诗酒茶。
我轻戏:又有什么现象?
王克:假如现象消失了,还有兴趣写吗?
我愕然。
王克思绪大开大合,纵论起中国当代策划三十年。
王克认为,中国的策划业,是没有经过任何产业准备而兴起的行业;中国的策划人,是未有专业沉淀而出现的职业。
无论怎么的不完善、不规范,未能得到主流社会认可。尽管它幼稚的努力,为改革开放四十年,做出来不可磨灭的功绩。
现代社会,全民创新、高智商、区块链、元宇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维状态,策划已经像血液一样,流淌在社会肌体的每一分、每一寸、每一点。
策划,不再延续以往的技术、范式,开始改变轨迹,发生变异,边界消失。与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与企业本质的连接,更加紧密了。王克预言,像30年前预言“主流策划”一样,未来的策划,必将紧紧地融入在企业、产业、政府之中。人与企业的策划功能,可能无法独立存在、也可能没有必要独立为一种业态。
如马云抓住交易的本质,策划“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成就了“阿里帝国”;
如张小龙抓住沟通的本质,策划“微信”,完成了社交方式的革命;
如张一鸣抓住人流的本质,策划字节跳动、“抖音”成为国民级的应用;
如黄峥抓住贪妄的本质,策划拼多多,市值高达到了 454 亿美金。
当代社会,策划无形无象,策划无影无踪,策划无所不在。
策划业,有可能随之被社会淡化。
未来的策划,必将向两端分化——
一端高度融合,成为企业、政府等社会的重要组成;
一端本质跃迁,回归咨询本质,沿创新价值延伸。
我惋惜:独立的、职业的策划,或将消失。王克这一批策划人、特别是职业策划人三十年的坚持与努力,转移成本是不是有点高?
王克欣然:记得马丁·路德那句话吗,“即使明天地球就要毁灭,我仍然要种下一棵苹果树”。他则说,即便明天策划业真的消失,我今天也要当最后一只“看门狗”。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时代。
历史性出现的物种,一样会历史性的消失。像没有人能够阻止职业策划的出现一样,没有人能够阻止它消失与变异。
王克说,我从来都以自己是一个策划人而骄傲、自豪,没有一丝悔意。在经济、社会、文化,特别是市场需要它的时候,我们参与、促进、发展了这段历史。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当历史需要策划消失,或者需要它变异为更高级业态、成为高级的新物种的时候,都是历史的飞跃,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创造者。
我脑洞大开,三十年“王克现象”,探知的定义之魂,终于活生生显立:历史!
定位王克,离不开历史、离不开时代。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与历史同行的人,就是创造历史的人。
历史,一个人是一部历史,一个人与历史溶在一起,唯在历史的时空中,我们才能认识一个完整的王克、定义准确的王克。
个人是历史的分子,没有个人无法构成社会;
历史是个人舞台,没有历史的个人难以展示生命之精彩。
任何人在投入历史的同时,也在学习和创造着历史,而历史也在按照运转和进化的需求不断地选择、设计和规范出各种各样的生命轨迹,个体的生命总是植根于人类社会历史之中。
兴趣与使命感再次油然而生:
写一个人,注解一段历史;写一本书,留下一部历史。
王克,三十年历经中国当代策划的萌起、发展、壮大、跃升,或将直到他预言的消失。他就是这个与历史同行的人,也就是创造历史的人。
再一次提笔定位王克,第三次书写,于是乎,有了《新“王克现象”》。
燃烧三十年时光,
熔炼着中外文明;
只为一盏智慧的心灯,
照亮着成长中的你我他。
详情信息
东莞市大岭山镇松山湖兴园路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1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