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名誉顾问:艾丰
艾丰(1938年4月5日-2019年5月19日),男,河北省玉田县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高级记者,教授。中国名牌战略最早倡导者之一,是公认的名牌理论权威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财贸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数所高等院校教授。
中国企业联合会顾问、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质量协会、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名牌培育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管理培训推进委员会主任,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2019年5月19日下午,《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逝世。
主要经历:
1956年在北京第十一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同年分配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1966年被任命为电台理论时事组(部)组长。
1976年被任命为电台科技组(部)组长。
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为“文革”后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研究生。
1979年,在《人民日报》发表揭露黑龙江王守信贪污集团长篇报道《触目惊心,发人深省》,提出要解决“文革”对党风的严重破坏问题;同年给中央写了《首都城建中的问题》的内参,直接促使中央在1980年4月对北京城市建设作出四条重要批示。
1980年,翻译美国新闻采访学专著《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由北京广播出版社出版。
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人民日报》工作。
1982年,新闻学专著《新闻采访方法论》出版;发表长篇通讯《现代化觉悟》,提出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问题;发表经济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提出必须重视北京的缺水问题;发表述评《重视城市的中心地位和作用》。
1983年,发表了记述李瑞环同志亲自领导实施的“引滦入津”工程的长篇通讯《背水之战》。
1984年,发表文章《需要你——软科学》,提出要重视软科学研究的问题,为一年后的全国软科学大会做了舆论准备;发表记述我国最早搞“包产到户”的温州市永嘉县原县委书记李云河、原县委办公室主任戴洁天事迹的报告文学《已是山花烂漫时》,从历史的源头和发展过程上印证了中国农民这一伟大创造的生命力。
1985年,与他人合著的新闻学著作《时代的艺术》出版;发表先进人物张在勇的长篇通讯《面对生活不等式》,提出进入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若干“不等式”问题。
1986年,担任《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同年采访当时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朱镕基同志,这位后来的总理当时是第一次在中央党报上亮相,在这篇专访中,报道了他重视“宏观调控”的经济思想。
1987年,发表《理一理思路》,全面概括和阐述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框架和思路。
1988年,新闻学专著《新闻采访方法论》获我国社会科学著作最高奖——首届“吴玉章奖金”优秀奖;发表《社会公平的辩论》上下两篇,就当时社会最热的“分配不公”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表《不同评价缘何而生——试析对当前改革形势的认识》,全面分析了改革引发的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分歧,为社会由此可能引起的动乱发出了警号;同年和范敬宜、陈柏生、吴昊等同志一起组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并担任常务副会长。
1989年,发表《首钢启示录》,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应坚持正确方向;同年出版长篇报告文学《沧海?桑田?乐园》和改革丛书之一《中国新闻传播媒介发展大趋势》。
1990年,担任《人民日报》编委;同年在关于湖北襄樊经验的报道《中观经济的突破》中,提出了“中观经济”的理论概念,并做了初步的阐述。
1991年,获我国新闻记者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同年,在对东风汽车集团的报道中提出了加强大企业集团的重要性和打造大企业集团的思路。
1992年,经过上一年第四季度的酝酿,“中国质量万里行”出台,作为组委会主任,发起和组织指挥了这一大型社会活动,在该活动中,提出质量工作中的“链条”,并对“质量的市场保证体系”做了阐述,提出解决质量问题的“上溯一级责任”原理;同年6月在北京成立中国第一个名牌企业组织——驰名商标保护组织,并担任这个组织的主任,该组织的成立大会在中国首次发表了全面阐述名牌和名牌战略的文件《名牌宣言》,从这一年起,开始积极倡导名牌战略。
1993年,新闻学专著《新闻写作方法论》出版;撰写《人民日报》社论《为增加农民收入而努力》,提出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目标;同年在福州召开的驰名商标保护组织年会的主题报告《我们要做开路先锋》中,阐述了名牌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994年,在对春兰集团的报道和相关的理论文章中提出并阐述了“资本运营”这一理论概念,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后来的资产重组提供了理论根据和实践经验;同年春天在海南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名牌战略研讨会,经过薄一波同志首肯,提出了“创造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的方针,并围绕此方针,制定了实施名牌战略的三个理论性文件《国家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地方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同年11月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了首届全国名牌大会,提出名牌是宏伟的社会事业,需要全民族各类主体形成合力共同操作,这次大会还推广了四川实施地方名牌战略的经验。
1995年,总结山东省潍坊市的经验,撰写了《人民日报》社论《论农业产业化》,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1997年又写了《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提法》一文,澄清了对这一概念的疑问,后来这一提法被吸收进党的十五大文件);同年11月在安徽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名牌大会,会上做了《国际竞争和名牌战略》的报告,在我国第一次从国际竞争的角度阐述了名牌战略的重要性,名牌战略的内容被吸收进当时正在起草的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中。
1996年,任《经济日报》总编辑。
1997年春,提出了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论述,指出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了全面的买方市场,必须扩大需求,此内参得到了朱镕基的肯定;同年组织了武汉资本运营的连续报道,提出资本运营是搞活国有企业的一把金钥匙;组织了“黄河断流万里探源”大型采访,并向中央写了关于如何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情况汇报,朱镕基和温家宝都做了重要批示。
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同年夏天,向中央送交了关于“小城镇,大战略”的建议,受到中央重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文件增加了相关内容。
1999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作大会发言《重视和加快城镇化》。
2000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作大会发言《东中西一体化,促进西部大开发》;同年,《艾丰通用文库》之一《世纪宏论》、之二《中介论》、之三《三做谈》、之四《古今说》出版。
2001年,《艾丰通用文库》之五《名牌论》出版;同年组织“中国企业管理培训推进行动”,并正式实施。
2002年,受聘担任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从1996年开始担任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后又担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名牌培育委员会主任等)。
2003年,组建中国发展研究院,并担任院长。
2005年底,若干单位组建“品牌中国产业联盟”,被推选为联盟主席。
2006年8月8日,“品牌中国总评榜”公布,通过200多万网民投票和100名专家评定,被评为“中国25大功勋品牌人物”。
2009年12月18日,以中国品牌之父、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身份,被评为“品牌中国60年60位品牌功勋人物”。
主要作品:
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报告文学、散文集《思考的笔》,报告文学《背水之战》、《王守信集团破获始末》,长篇报告文学《沧海·桑田、乐园》,格言集《智慧人生》,系列杂文《旅游杂侃》,专著《中介论》,电视专题片撰稿《世纪的挑战》(已录制播出),主编《新闻文化研究》等。专著《新闻采访方法论》获中国社会科学吴玉章奖。
我国新闻记者最高奖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我国社会科学著作最高奖首届“吴玉章奖金”获得者。曾积极发起、参加、组织和指挥了多项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活动。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中担任组委会主任,“名牌战略”活动中担任驰名商标保护组织主任,现在又以组委会主任的身份组织和推动企业管理培训活动、中国名牌培育活动等等。艾丰还在新闻、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诸多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并有颇丰的著述。
人物评传:
历史好像是一条长河,人类好像在河中航行的船,坐在船上的人,有的人是坐船的人,有的人是划桨的,艾丰是属于划桨人的范围。 ——经济学家 魏杰
读了艾丰的评传,你不能不承认,记者的生涯中也可以有创造,也可以充满着创造,甚至于也可以使记者的生涯成为创造性的生涯。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著名作家 徐惟诚
“想总理想的事情”,敢于这样“夫子自道”,而且能够真正这样去实践的,可能只有艾丰。这正是艾丰的可贵之处、可爱之处。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范敬宜
我想引《菜根谭》上的一句话作为对艾丰的印象:“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海尔集团CEO 张瑞敏
艾丰,何许人也?
他是知名报人,历任《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编委和《经济日报》总编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亲历许多重要经济事件,采写了众多有影响力的报道;
他写作的新闻学入门教程是中国大学新闻系最流行的教材,盛行十年不衰。
他是“中国质量万里行”第一任组委会主任,策划、发起了这一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延续至今的活动。
他是中国第一个名牌组织——中国驰名商标组织主任,被誉为“中国名牌之父”。
他是企业界的良师益友,曾为海尔、长虹、青岛啤酒、鄂尔多斯、郎酒等众多著名企业提供战略与文化咨询。
他是颇有建树的经济学者和哲学家,他提出的关于农业产业化、名牌战略、资本运营等重要观点,屡为中央决策层重视和采纳,其著作《中介论》在哲学圈内外激起波澜。
作为著名报人、品牌专家、策划大家与经济学者,艾丰经历之丰,成就之繁、风格之异,在中国新闻传媒界恐怕绝无仅有。本书既可说是传媒人物传记,也可说是财经人物传记。艾丰对经济学界、企业界影响甚深,被称为“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人”。
在改革开放—中国崛起巨变的时代,艾丰始终站在风口浪尖,以开放的心态和实践的精神,推动着时代的变革,引领着潮流的方向。艾丰是改革开放之后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敏于思而笃于行,生性狂放率真,多年来,风雨褒贬始终交织其身。本书以他的丰富经历为切入口,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展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过渡态知识分子的生存方式和心路历程。
通过《一个记者能走多远:艾丰评传》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刚刚过去的风云激荡的三十年中许多重要事件的台前幕后、许多重要政策的出台过程以及社会的发展进程。
详情信息
东莞市大岭山镇松山湖兴园路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15楼